上海金融圈的一则消息激起千层浪:2025年7月10日,上海市国资委召开专题学习会,聚焦加密货币与稳定币发展趋势及应对策略。这场高规格会议,邀请到国泰君安首席专家作辅导报告,传递出非同寻常的信号。加密货币市场对于此次会议也给出相当高规格的信号反馈,随后的3天以比特币为首的加密货币,价格纷纷上涨,甚至比特币连续突破历史新高。稳定币究竟有什么魅力,可以让如此重量级的部门如此重视?未来稳定币又会如何发展,对于普通人又有哪些需要学习和注意的?本篇文章带您一探究竟。
一、上海国资委的金融战略地位:30万亿国资的数字化舵手
作为中国经济重镇的核心管理机构,上海市国资委监管的国企资产总额在2024年已突破30万亿元,体量堪比中等发达国家GDP。其掌舵的国资网络覆盖国际航运(上海港年吞吐量4700万标箱)、跨境贸易(2024年进出口额4.27万亿元)、金融证券(国泰君安、浦发银行等)等核心领域,是上海建设“五个中心”(经济、金融、贸易、航运、科创)的核心支撑力量。
在全球数字金融竞争白热化的今天,上海国资委的角色已从传统资产管理者转向金融科技前沿布局者。近年来其主导推动“链改国资”计划,指导上海数据集团搭建长三角数链、浦江数链等基础设施,并在61家链主企业中占据29席国企名额。这种“国资主导+技术赋能”的模式,为稳定币等技术探索提供了稀缺的应用场景和政策包容度。
二、为何此时聚焦稳定币?国际变局下的三重战略考量
全球监管拐点已至,中国不能缺席
2025年成为稳定币监管元年:香港《稳定币条例》8月1日生效,要求100%法币储备及反匿名机制,并开放离岸人民币稳定币试点;美国《GENIUS法案》强制稳定币绑定美元和美债,将发行权扩至非银机构。而上海同样作为国际金融中心,亟需在规则形成期抢占话语权。
实体经济痛点倒逼技术升级
上海国企的跨境贸易与供应链面临效率瓶颈:宝钢跨境支付耗时3天、手续费达5‰;上汽供应链中小厂商融资难。而区块链稳定币可实现:跨境结算分钟级完成,成本降低50%以上;应收账款数字化确权,破解中小企业融资困局;RWA(实物资产代币化)激活30万亿国资流动性。
美元霸权链上扩张的防御反击
美国正将稳定币打造为“链上金融殖民地”:强制发行人以美债为储备,使全球稳定币用户变相成为美债接盘侠。当前两大美元稳定币USDT、USDC已持有超2100亿美元美债,相当于全球第19大主权持有者。中国需通过人民币稳定币构建跨境支付新通道,突破SWIFT垄断。
三、政策深意:技术应用先行,严守风险底线
此次学习会释放出精妙的政策艺术——鼓励技术,警惕炒作:
聚焦实体场景:贺青书记强调探索区块链在“跨境贸易、供应链金融、资产数字化”三大领域应用,直指国企刚需
突出国企主导:市北高新作为技术标杆被点名推广,国泰君安(上海国资实控)已获香港虚拟资产牌照
风险防控前置:会议要求建立“监管机制、法律合规、数据安全”三位一体风控体系5,与北京互金协会同日发布的稳定币非法集资预警形成呼应
值得玩味的是,会议通篇未提“加密货币交易”或“挖矿”,却大篇幅讨论稳定币技术与跨境融合,暗示探索将限于“链技分离”框架——即利用区块链技术改造金融基础设施,而非开放投机市场。
四、大陆会放开加密货币投资吗?短期可能性为零
从当前的监管风向和政策逻辑来看,中国大陆短期内放开加密货币投资的可能性微乎其微。这个判断基于几个明确的信号:就在上海国资委学习会的前一天,北京互联网金融协会紧急发布了关于稳定币非法集资的风险预警,明确将其定性为“未经批准的非法金融活动”。
央行的态度则更为审慎,其重心显然更倾向于依托刚刚落户上海的“数字人民币国际运营中心”来主导跨境金融创新。
因此,未来更可能的路径是形成一种“境内技术+境外制度”的双轨运行模式——即利用香港作为试验田,试点发行离岸人民币稳定币,而上海则扮演技术支撑和后台服务的角色,为这些跨境应用提供基础设施支持。
短期来看,大陆境内想要直接参与投资加密货币,还需要很长一段时间。
五、稳定币:新货币战争的核心武器
全球主要经济体为何如此重视稳定币?
本质上,这是一场关于下一代金融基础设施标准制定权的争夺战,稳定币就是这场新货币战争中的核心武器。
美国的阳谋: 通过《GENIUS法案》,美国强制要求稳定币发行人以美国短期国债和现金作为储备资产。
一方面将全球稳定币用户变相转化为美债的“接盘侠”(当前两大美元稳定币USDT和USDC持有的美债规模已超过2100亿美元,堪比全球第19大主权持有者)。
另一方面巩固了美元在区块链时代的绝对霸权。有预测甚至认为,到2028年,美元稳定币规模可能达到惊人的2万亿美元,成为承接外国资本撤离美债后的重要接续力量。
中国的破局: 中国的应对策略清晰可见,即利用香港《稳定币条例》提供的制度空间,重点发展锚定人民币的离岸稳定币。
其战略意图在于开辟人民币国际化的新通道,突破传统以美元为核心的SWIFT体系的垄断。同时,依托上海强大的技术储备和庞大的实体经济场景(如30万亿国资),中国寻求在RWA(现实资产代币化)盘活固定资产以及“稳定币+数字人民币”双轨跨境清算等差异化领域建立优势。
欧盟的防守: 欧盟的《加密资产市场监管法案》则更侧重于分类监管(支付型/证券型)和捍卫欧元自身的支付主权,要求严格的1:1资产储备。
这场围绕稳定币的竞赛,其烈度不亚于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其结果将深刻重塑未来数十年的全球货币格局和金融权力版图。
六、普通人需要入场吗?理性认知大于盲目跟风
对于普通大众而言,面对这场国家层面的“链上博弈”,更需要的是清醒的认知而非盲目的行动。
学习的价值: 理解稳定币和底层区块链技术如何真正提升跨境支付效率、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题、激活沉睡资产(如RWA),这有助于把握数字经济催生的新职业机遇和商业模式变革。看懂趋势,才能在未来不被淘汰。
警惕的风险: 必须高度警惕市场上打着“稳定币”旗号的各种“高收益理财”、“稳赚不赔”的骗局。北京互金协会的预警已明确表示,参与此类非法活动后果自负。技术是中性的,但被滥用的风险巨大。
关注的红利: 普通人更应关注国家主导的数字金融创新带来的间接红利,例如数字人民币跨境试点(如应用于上海航运贸易的区块链信用证)带来的贸易便利化和成本降低,这些才是更贴近生活的、安全可控的受益点。
上海国资委的这次高规格学习,绝非一时兴起,而是在全球稳定币监管元年(2025年)的关键节点,中国为争夺未来金融话语权落下的一枚重要棋子。它清晰地传递出“技术深度探索、应用场景落地、风险严防死守、投机坚决禁止”的政策信号。
未来,在“链上”的货币战争中,稳定必将成为大国角力的主战场之一,而普通人在这场战争中最好的站位,是做一个懂技术、识风险、看趋势的理性观察者,而非盲目下注的冒险家。
风险提示:投资加密资产有损失全部本金的风险,本文仅用于研究,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稳定币#
名鼎配资-个人股票配资-重庆配资网-股票低息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