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推进法治乡村建设,提升村民法律素养,7月下旬以来,射阳县海河镇老科协组织司法界别的老科技工作者深入健康、跃华、巨星等村,组织开展“民法进网格 ‘典’亮法制灯”专项普法活动,通过面对面普法、点对点释疑,将法律知识精准送达村民家门口,切实提升村民法治意识和依法维权能力,为构建法治、和谐、文明的社会环境奠定坚实基础。
集中宣传,让法律知识“看得见、摸得着”
原镇派出所指导员、老科技工作者戴元林、原司法所助理、老科技工作者李汉中、镇法律服务所法律工作者、老科技工作者钱军等头顶烈日会同健康村网格员们在村口小卖部等人流聚集处,摆起简易醒目的“法律摊”。面对驻足咨询的居民,老科技工作者和网格员们一边发放宣传手册,一边结合身边事讲解法典条文,聚焦村民关切的土地权益、婚姻家庭、务工维权、反诈防骗等热点,以图文结合、案例解析的形式,将《民法典》《土地管理法》等法律法规转化为通俗易懂的“家常话”,现场的交流声此起彼伏,老科技工作者们以最朴素的讲解形式,把法律条文变成了可受可用的生活指南。
展开剩余54%走村入户,让法言法语变成“家常话”
普法宣传不能只局限于喧闹处,更要关照到那些不方便出门或者有“难言之隐”的村民。老科技工作者会同网格员们带着精心准备的资料,主动上门,用最朴实的语言讲述法律如何保护百姓切身利益。走进村民张爹爹家时,80多岁的张爹爹一直担心自己百年后几个子女为财产闹矛盾,镇法律服务所所长、老科技工作者钱军耐心地给他讲解民法典里关于继承和遗嘱的新规定,还结合类似案例帮他理清思路,让老人悬着的心放了下来。走访个体经营户时,原工商所副所长、老科技工作者伍友彪重点提醒合同签订和纠纷处理中的注意事项,告诫经营户做生意签合同,关键条款一定要写明白,日后万一有矛盾纠纷,处理起来也有依据,避免不必要的麻烦和官司。老科技工作者的一声声敲门,一句句叮嘱,把法律的关怀直接送到了村民的心坎上,为他们“典”亮了法制灯。
网格虽小,却承载着打通基层治理“最后一公里”、服务群众“最远一家人”的重任。海河镇老科技工作者会同相关村的网格员们坚持用脚步丈量民情,用通俗语言传递法治精神,让《民法典》从纸面走入百姓生活中,让村民熟知,在村民心中扎根。下一步,海河镇老科协将持续创新普法形式,努力推动普法工作深入落实,积极引导全镇村民提升文明及法治意识,齐心共建和谐稳定的幸福乡村。( 邱训龙 陈德忠)
责任编辑:刘松林
发布于:江苏省名鼎配资-个人股票配资-重庆配资网-股票低息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