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刚开年,A股市场像坐上了过山车,谁也不敢打包票自己不会被甩下去,有人拼命冲进AI、有人死守白酒、有人赌医药,盘面乱得像菜市场,板块轮动快得让人眼花,消息面一波接一波,情绪像喝了两瓶红牛,刚刚还在喊科技长虹,下一秒有色金属就把他们按在地上摩擦——这剧情谁也没想到。
2月还在讨论“算力为王”是不是终极命题,朋友圈里全是“芯片封神”“机器人暴涨”,有色金属倒像被遗忘在角落,没人多看一眼,直到3月的一天,盘面突然异动,某些铜股涨停,妖风四起,群里开始有人发:“是不是又有啥政策要落地了”,那天下午,纽约铜价直接拉板,市场一下子就换了脸色。
身边有个朋友在做期货,电话里憋不住,直接丢给我一句:“美国要搞事了,铜制品加税,50%!”我一查,确实,7月30号美国那边一纸关税文件,铜线、铜棒、电缆这些出口品种,税率一刀切上调,行业微信群瞬间炸锅,没人关心芯片了,铜和铝的行情成了主角。
“这回总该轮到我们了吧!”有色圈老人常年寂寞,终于等来高光时刻,身边炒股的老王说,这和2022年那会儿完全不是一个玩法,周期股以前被当成配菜,现在直接成硬菜,板块里不少公司股价翻倍,去年还在亏损线边缘徘徊的企业,突然成了资金追捧对象。
展开剩余79%可这波行情没那么简单,表面是关税,背后是全球博弈,资本市场和政策动向纠缠得像麻花,谁也说不清谁才是决定性因素——有人靠海外产能,躲开关税,估值直接涨一截,有人主攻出口,利润被压到地板,股价直线跳水,表面看是行业整体暴涨,实则内部冷热不均,分化严重。
3月欧美政策变脸成瘾,特朗普那边一句话能让市场起飞,也能让人一夜回到解放前,德国政坛喊出要“什么都不惜”,要拼命搞经济搞军备,欧洲资产又重新洗牌,资本流向产生肉眼可见的偏移,制造业PMI开始反超服务业,数据是死的,但市场预期是活的,基建和国防成了“顶流”,而有色金属就是最直接的受益者。
“你说这波到底是炒什么?”有人问,我只能说,这不像以往那种逻辑清晰的上涨,事件驱动,情绪拉扯,政策变化,什么都能成为导火索,6月美联储降息,利率区间下调到4.5?.75%,全球买铜量直接上天,光中国和欧洲买的量就让市场炸裂,大家都在抢货,没人关心价格贵不贵。
“降息真有这么大作用?”我还是有点怀疑,查了下数据,6月中国基建开工率从58%跳到65%,欧洲那边也是一片火热,铜、铝、锌这些全被带飞,美元跌了,金属定价更有优势,外需一刺激,需求端彻底爆发,供给端却没能及时跟上,价格就这样被抬了起来,谁会想到,周期板块还能有这样的高光时刻?
其实年初的时候,圈里还有人在聊:“有色能不能走出独立行情?”结果半年不到,现实就给了答案,稀土、铜、黄金,轮番冲刺,稀土尤其夸张,8月工信部甩出新规,稀土开采和冶炼总量调控,政策一细化,价格就开始蹦迪,稀土企业的净利润直接爆表,北方稀土半年利润暴涨快20倍,这种涨幅放到A股历史上都不多见。
采访一家磁材厂老板,他叹气:“年初叫苦连天,8月才敢提价,现在客户主动上门谈订单,机器人、激光雷达、车企全都要稀土,供不应求”。某券商分析师干脆表示,2028年全球人形机器人用稀土永磁能翻两倍,企业利润想不涨都难,这类小金属品种,波动大、机会也大,干脆就是“黑马中的黑马”。
铜也没闲着,新能源汽车、AI数据中心、工业自动化,一个比一个刚需,动力电池每辆车用80公斤铜,数据中心配电也全靠铜,企业排队抢货,上游供应链一旦卡壳,价格分分钟上天,某铜加工厂负责人说:“去年还在清库存,今年订单排到明年”,原材料段位一提,利润杠杠的。
黄金板块更是离谱,4月份特朗普一句“对等关税”,全市场避险情绪瞬间爆棚,黄金股成了资金避风港,全球央行也没闲着,1-8月买了650吨,伦敦现货价破2500美元/盎司,连一向低调的中国央行都买了120吨,金价跟着一路小跑,投资者心态直接从“观望”转成“梭哈”。
“是不是只要和新能源扯上关系就能飞?”有投资者打趣,其实也没那么容易,锂电池产业链虽有两季度利润增长,但产能过剩问题还在发酵,东莞证券的研报点明,接下来“反内卷”淘汰赛要开打,强者愈强,弱者边缘化,供需博弈还得继续,看似热闹的市场,暗流涌动。
我问一家锂电材料企业的负责人:“今年行情怎么看?”他苦笑:“订单是多了,但同行卷得厉害,利润没想象的高,市盈率看着吓人,实际赚头比去年还窄”,有色板块的风口不是均匀分布的,谁能抓住政策风向,谁就能分一杯羹,错过节点只能被动挨打。
其实大家都明白,事件驱动型行情,来得快去得也快,华夏基金的策略分析师王强直言,有色板块现在市净率2.6,已经处于十年中位,估值水涨船高,风险也在积累,那些涨幅离谱的小金属、细分赛道,投资者开始变得谨慎,谁都怕变成“最后一棒接盘侠”。
“会不会继续涨?”小散投资者最关心这个问题,没人能拍胸脯保证,经济数据只要再有点利好,板块能再冲一轮,可一旦政策风向转变,或者海外市场出现意外,板块分分钟原形毕露,2025年这个复杂的资本市场,任何风吹草动都能引发轩然大波。
有投资者调侃:“今年A股就是一锅乱炖,谁能先闻到香味,谁就能分一口汤”,这个说法虽然粗糙,但也算到位,关税、欧美政策、美联储降息、新兴需求,每一样都像是火把,点燃了有色板块的行情,但火烧得快,熄得也快。
对比过去几年,周期股总被当成“打酱油”的角色,谁能想到2025年成了主角,资本市场的“剧本”没有标准答案,只有不断变化的变量,今天领涨的板块,明天可能就被冷落,风口轮转,没有永远的赢家。
“你怎么看接下来的行情?”我问了几个圈内人,有的说看政策,有的说盯估值,也有干脆说“跟着市场跑,别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逻辑,却没有绝对的确定性,投资就是这样,永远在不确定中寻找确定。
2025年还没过去一半,变数已经堆满桌面,谁也不敢说自己能站到风险和机会一样多,板块切换快得让人措手不及,这不是一场马拉松,更像极限飞车,谁敢松懈,分分钟翻车。
市场从不讲道理,只看情绪和预期,理性和感性交织,逻辑和事件轮流主导,关税一变,板块就能翻天覆地,谁能抓住节点,谁就能笑到这结局,谁说得准?
发布于:上海市名鼎配资-个人股票配资-重庆配资网-股票低息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