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中美两国商务部门宣布将于9月14日在西班牙举行第四轮贸易谈判。全球市场对此反应紧张。这不是普通的经贸磋商,而是两个超级大国在科技、资源、地缘甚至军事层面全面对峙下的又一次关键接触。
特朗普在这个节点采取了两项行动,直接将气氛推向冰点。他下令美国商务部将23家中国高科技企业列入出口管制实体清单,这些企业覆盖半导体、人工智能、量子计算、高端制造等前沿领域。美国试图系统性掐断中国产业升级的命脉。几乎同时,他在个人社交平台上发布长文,声称“中国对俄乌冲突拥有强大控制力”,并要求北约整体对中国商品征收最高100%的关税。几天前,他已经向欧盟和七国集团提出类似要求。现在公开喊话,是要把对华关税问题多边化、联盟化。
许多人认为这只是特朗普惯用的“推特治国”风格,但时间点卡得太精准——中美第四轮谈判就在眼前,他偏偏在此时加码施压。目的再明确不过:逼中国在稀土问题上让步。稀土不是普通资源,美国军工、新能源、高端电子产业每一条生产线都依赖稀土元素。中国是全球最大稀土生产国和出口国,掌握从开采、冶炼到分离的完整产业链。如果中国限制稀土出口,F-35战机、特斯拉电动车、智能手机供应链都将剧烈震荡。
8月底,特朗普在闭门会议上表示:“如果中国再不给我们稀土,我们就对所有中国商品征收200%的关税!”这句话在华盛顿内部传开,但他之后再未公开提及。因为连他身边的幕僚都清楚——200%关税等于引爆全面贸易战,美国自己先崩。超市货架空置,工厂停产,通胀飙升,选民第一个不答应。这话只能当气话,说一次就收。但真实意图未变:必须在谈判前拉满压力,逼中国在稀土问题上松口,哪怕只是象征性保证“稳定供应”,也能让他在国内政治上大做文章。
莫迪为何沉默?这位印度总理向来以强硬派自居,高喊“印度制造”“自力更生”,现实却打脸。8月底起,美国对印度部分出口商品加征50%关税,理由包括“补贴违规”“市场准入不对等”。印度纺织、制药、电子组装企业订单锐减,现金流吃紧。以莫迪性格,本该强硬反制,但他按兵不动。因为他清楚,一旦印度对美商品加征同等关税,特朗普很可能直接拉到100%。到那时,依赖美国市场的印度出口企业将面临灭顶之灾。更意外的是,印度企业虽日子艰难,却未出现大规模倒逼政府“向美低头”的情况。不少企业家私下表示,宁愿咬牙硬撑,也不想看到莫迪在国际上认怂——这关乎国家士气。莫迪陷入两难:反击怕被反杀,不反击又显软弱。最终选择观望,把希望寄托在中国身上。他赌中国能在西班牙谈判桌上压住特朗普,迫使美方彻底放弃“对等关税”主张。说白了,莫迪在借力打力,指望中国替他挡刀。
普京的沉默更有深意。俄罗斯清楚,自己在乌克兰战场的行动客观上给中国带来外交压力。西方媒体天天炒作“中俄结盟”“中国暗中支持俄罗斯”,尽管中方反复澄清,但舆论环境确实让中国在对美谈判中多出掣肘。克里姆林宫并不担心,他们相信中国有足够战略定力应对特朗普讹诈。同时,他们也没闲着——俄军在顿巴斯和哈尔科夫方向攻势明显加强,无人机与导弹袭击频率大幅提升。这显然不是为扩大战果,而是为未来停火谈判积累筹码。普京的策略是:你特朗普想用关税压中国?我就在战场上多打几仗,让西方看到战争长期化的代价,间接为中国争取回旋空间。这种“战场配合外交”的默契,双方未明说,但懂的人都懂。
真正令人警觉的,不是贸易或外交角力,而是五角大楼最近的动作。9月13日,中美谈判前一天,俄媒爆料:五角大楼获108亿美元紧急拨款,专用于研发25款“针对中国的秘密武器”。消息一出,全球军事观察家坐不住。美方未证实细节,但结合特朗普近期言行,此事八成属实。中国“九三”阅兵后,特朗普在白宫内部会议大发雷霆,当场下令:“必须历史性地重振美军,尤其是士气!”当时很多人以为他又在放狠话,可没想到,他是认真的。百亿级拨款就是最直接证据。这些“秘密武器”可能是什么?官方未说明,但根据公开情报与军事专家推测,大概率集中在几个方向:高超音速武器反制系统、新一代电子战与网络战平台、部署在关岛、菲律宾甚至澳大利亚的中程导弹系统、无人作战集群。关键在于,这些项目全部指向“太平洋方向”。美军战略重心已彻底从欧洲、中东转向印太,中国是唯一假想敌。美国国防部长最近反复强调:“我们不寻求与中国发生直接冲突。”这话听起来温和,结合五角大楼实际动作,却格外讽刺。这种表态是战术拖延——嘴上喊和平,手上疯狂备战。他们希望用“软硬兼施”策略,既不让局势失控,又争取时间完成军事部署。但“边谈边打、边打边谈”风险极高。一次误判、一次擦枪走火,局面可能瞬间失控。不能天真以为美方说“不想要热战”,就真不会走向热战。历史一再证明,当霸权国家感到地位受根本挑战,往往不惜一切代价维护优势,哪怕把世界拖入深渊。
回到西班牙谈判桌,中美双方都清楚,这次谈的已不只是关税或贸易逆差。稀土、芯片、5G、人工智能、新能源……每一项背后都是未来几十年产业主导权。特朗普步步紧逼,因他深知若不遏制中国技术崛起,美国全球科技霸权可能易主。中国不能轻易让步,因一旦在核心资源或关键技术上妥协,等于把未来命脉交到别人手里。这场谈判,表面是经济问题,实质是国运之争。特朗普“极限施压”战术真能奏效?过去几年经验显示,效果越来越差。2018年他刚对中国加征关税时,确实让不少企业慌神。几年下来,中国不仅未垮,反而加速技术自主与产业链重构。华为被制裁到极致,结果搞出自己的芯片与操作系统;稀土出口管制一收紧,欧美日韩立刻满世界找替代方案,但短期内根本绕不开中国。这说明单纯封锁与威胁,已很难让中国屈服。反而可能逼中国更快“去美化”,最终让美国失去巨大市场与供应链伙伴。
特朗普可能忽略一个关键点:国际格局早已不是冷战时期“非黑即白”的阵营对抗。印度、巴西、印尼、沙特等新兴国家,虽与美国合作,但不愿彻底选边站队。莫迪的沉默,某种程度代表“战略模糊”新趋势——既不想得罪美国,又不想放弃与中国合作机会。这种多极化世界,让美国单边施压越来越难奏效。你今天逼印度加税,明天印度可能加大从中国进口关键零部件;你威胁北约集体对华征税,德国和法国可能私下与中国谈新能源合作。全球化虽在退潮,但各国利益早已深度交织,想靠一纸关税令就让别人跟着你走,没那么容易。
再说稀土问题。中国对稀土出口一直采取审慎态度,既未全面禁运,也未无限制放开,而是通过配额与环保标准调控。这种做法既维护国家资源安全,又避免过度刺激国际市场。但特朗普偏要把这事政治化,动不动拿“断供”说事,反而暴露美国自身脆弱性。试想,如果美国真那么依赖中国稀土,为什么不早建储备体系?为什么不扶持本土稀土企业?为什么几十年来一直把产业链外包给中国?说到底,这是美国产业空心化的结果,现在却想让中国买单,逻辑站不住脚。
当然,不能盲目乐观。五角大楼那108亿美元拨款不是闹着玩的。美军在太平洋军事存在确实在增强。关岛导弹防御系统、菲律宾新增军事基地、频繁穿越台海军舰,每一步都在试探中国底线。特朗普政府显然把军事威慑当成谈判“底牌”——谈不拢就秀肌肉,秀完肌肉再谈。这种“枪炮+谈判桌”老套路虽粗暴,但在某些时候确实有效。中国必须做好两手准备:谈判桌上据理力争,争取最大空间;同时加速国防现代化,确保任何情况下都有能力捍卫核心利益。
这场博弈彻底撕下全球化时代“合作共赢”温情面纱。过去总以为经济互相依赖会让大国不敢轻易开战,现实是,当技术、资源、安全这些根本利益冲突时,经济纽带反而成为互相伤害武器。美国用芯片卡中国脖子,中国用稀土反制美国军工,印度在中间左右为难,俄罗斯在战场另辟战场……整个世界正被重新划分为充满张力的对抗单元。普通人能做的,是看清这场大棋局走向,既不盲目恐慌,也不盲目乐观。特朗普这次在谈判前突然发难,看似咄咄逼人,但未必胜算在握。有时候,越是急着出招,越说明心里没底。他可能真担心,如果不在西班牙谈出“成果”,国内铁锈带选民就会失望。2024年大选刚过,他重新入主白宫不到一年,急需用对外强硬巩固基本盘。可国际政治不是选举演讲,对手也不是台下鼓掌观众。中国已不是十年前那个需要处处忍让的中国。面对无理要求,该硬的时候一点都不会软。莫迪和普京的沉默,或许恰恰说明世界正进入“多强并立”新时代。没人愿意轻易站队,大家都在观望、试探、计算自身利益。中美较量不仅决定两国命运,也在重塑整个21世纪国际秩序。西班牙谈判桌只是这场大戏的一个舞台。真正较量在谈判桌之外——在工厂车间里,在实验室中,在军舰甲板上,甚至在每一个普通人的日常选择里。
名鼎配资-个人股票配资-重庆配资网-股票低息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